傳統村落一周資訊精粹(2022.09.26—10.09)
01 江蘇:發布30條美麗田園鄉村游賞線,涉及144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和傳統村落
9月29日,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鄉村振興局、省鄉村規劃建設研究會等部門和單位,推出覆蓋13個區市以及環太湖地區、大運河沿線的30條游賞線路,供市民出游選擇。省住建廳二級巡視員唐世海介紹,30條游賞線涉及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和傳統村落144個,聚焦古韻、山水、田園、賞花、美食、紅色、養生、親子等熱門旅游主題,集聚江蘇最具代表性的鄉村旅游資源。在微信小程序上,“江蘇省美麗田園鄉村游賞指南”對涉及的144個鄉村信息做了詳細補充,包含每個村落的地圖導航、村落導覽、語音講解、停車餐飲民宿等公共服務設施介紹,市民游客可從“指尖”直達“鄉村”。目前,江蘇全省共有540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實現76個涉農縣(市、區)全覆蓋。江蘇公布的439個省級傳統村落,也正成為人們尋覓鄉愁的好去處。
消息來源:官網@中國江蘇網
02 安徽:績溪縣尚村開展第六屆“憶鄉愁”民俗文化月暨“曬秋”活動
金秋時節,績溪縣家朋鄉尚村正如火如荼開展第六屆“憶鄉愁”民俗文化月暨“曬秋”活動?;顒泳劢顾囆g鄉村建設,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縣委、縣政府“文化興縣”定位,從10月1日正式開幕,持續約1個半月左右的時間。期間,各類豐富有趣且具有地方傳統特色的民俗活動將依次展示展演?;顒悠陂g,在傳統手工藝展示一條街上,集中呈現鐵匠、竹匠、石匠、木匠、磚匠、紙扎匠、桶匠、手工豆腐、打草鞋、彈棉花、制布鞋、做旱煙、鬃毛匠、制麻糖等幾十種手工技藝,同時引進稀珍、瀕臨失傳的或已經遺失的老手藝,復興“匠人村”“百工村”。為助力鄉村振興,本次家朋尚村“憶鄉愁”民俗文化月暨“曬秋”活動還專門設有農特產品展銷環節,為農民提供銷售渠道和平臺,用文藝的力量助農惠農。
消息來源:搜狐網@央廣網
03 福建:福建召開“牢記使命 奮斗為民”主題新聞發布會,明確構建傳統村落保護“一張網”
9月28日,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召開“牢記使命 奮斗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會上,福建省住建廳黨組成員、總經濟師蘇友佺介紹,全省現有1193個傳統村落,9258棟歷史建筑,初步建立國家、省、市三級保護名錄,并完成全省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信息系統開發建設,初步搭建保護對象“一張網”。蘇友佺表示,下一步,將從四個方面加強歷史文化保護。一是名錄上,進一步充實保護名錄,比如推動廈門、莆田申報國家名城,推動開展全省歷史文化街區普查等。二是基礎研究上,梳理福建傳統建筑文化,計劃以縣為單位,開展《福建傳統建筑系列叢書》編纂,今年將完成12本編纂,爭取十四五期間完成。三是要素上,在資金方面,省級財政繼續投入的同時,督促縣市加大財政投入,并注重引入社會力量和資本;在專業人才方面,進一步強化工匠培訓認定,推動每個地市都建立一支專業化、穩定的修繕工匠隊伍等。四是活化利用上,探索出臺推進結構安全、消防安全、功能置換等措施,在確保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本體安全前提下,因地制宜多種方式進行活化利用。
消息來源:官網@東南網
04 福建:晉江梧林傳統村落入選第十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近日,中國僑聯公布了第十批92個“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晉江梧林傳統村落名列其中?!爸袊A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是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中外文明互鑒的重要窗口,是僑聯組織整合社會資源、推動優勢互補的重要載體。晉江梧林傳統村落位于晉江新塘街道西南部,近年來,晉江梧林傳統村落依托670年僑鄉發展史和風格多樣的連片華僑建筑群,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成立運營公司和業態投資公司,重點引入文創、非遺、文化行館等文旅業態,在傳統建筑中注入全新的生活方式,致力打造華僑博物館和閩南文化后花園。值得一提的是,梧林僑批館被確定為“世界記憶項目福建學術中心實踐基地”,成為福建省僑批文化宣傳推廣示范點。
消息來源:官網@泉州晚報
05 山東:淄博市周村區首屆傳統村落文化旅游周暨農文旅產品展銷會在李家疃村開幕
為進一步發揮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傳統村落文旅資源優勢,暢通特色農文旅產品流通渠道。周村區首屆傳統村落文化旅游周暨農文旅產品展銷會在李家疃村舉辦,特意將李家疃村“九門一莊”特色院落內打造成本地土、特、優產品展銷場地,展銷農文旅產品200余件,分為文化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產品、特色農產品等12大類。還組織本地村民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節目,安排了“一村一場戲”文藝展示活動,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服務,時間橫跨整個國慶假期。
消息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06 四川:瀘州市合江綜合施策,讓傳統村落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合江縣加強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改善人居環境,在活態傳承、合理利用中留住91萬合江兒女的濃濃鄉愁。第一,動靜結合,留住傳統村落記憶中的模樣。通過強化資金投入,做好“靜態”保護。按照原風貌、原結構、原規模原則,嚴格管控傳統建筑修繕、改建、擴建等行為。創新利用模式,做好活態“傳承”。對傳統建筑進行分特色差異化保護利用,按照“傳統建筑+居民生產生活、傳統建筑+文旅服務業態、傳統建筑+特色技藝傳承、傳統建筑+村落公共服務”四個結合的模式,增強公共服務利用效果、延續傳統村落內在活力。第二通過項目牽引,激發傳統村落新活動。合江縣通過傳統村落連片推動文旅、農旅、工旅融合,積極撬動社會資本投資,還實施了“傳統村落+鄉村振興”路徑,將30萬畝荔枝的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30萬畝真龍柚的瀘州市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和傳統村落連片打造結合,將采摘、民宿、活動深度融合,村落在園區,園區變景區,描繪出一幅村落美、村民富、產業強幸福畫卷。第三跨區域聯動,共繪傳統村落新畫卷。合江縣將搶抓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赤水河流域生態價值實現試驗區建設戰略機遇,統籌鄉村振興,高效推動傳統村落跨區域連片保護利用。通過兩年示范,合江縣重點培育了6個以上傳統村落,在川黔渝三地實現示范效應,推動全縣傳統村落得以有效保護,為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貢獻“合江經驗”。
消息來源:官網@中新網四川
07 重慶:21個傳統村落被列入2022年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和市級補助資金計劃
近日,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下達2022年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和市級補助資金計劃,21個傳統村落被列入其中,獲1.19億元市級補助資金支持。為加快推動這些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市財政局明確提出建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庫。按照搶救保護型、整治提升型、融合發展型三種定位,對納入保護發展項目庫的傳統村落給予相應支持。根據計劃內容,2022年至2023年,21個傳統村落將圍繞傳統民居品質提升、消防設施建設、歷史遺存保護等方面實施保護和改造工程。
消息來源:微信公眾號@重慶住建
08 云南:普洱市江城縣通過提升人居環境,讓傳統村落“旺”起來
云南普洱江城縣始終把傳統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堅持做到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傳統村落保護“齊步走”,既抓好老建筑的修繕修復,又抓好科學合理的保護利用,不斷探索文化挖掘、村寨經營、連片打造等舉措,實現了“保護促利用、利用強保護”的良性循環,推動傳統村落成為美麗鄉村的金名片、鄉風文明的主陣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過程中,江城縣把“城子三寨”傳統村落當作“傳家寶”來保護,緊緊圍繞“活態保護、有機發展、傳統引領、文旅融合”原則,把水、植被、村落、民俗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規劃、保護和建設,依托傳統村落,因勢造景、修舊如舊,不搞大拆大建,保留了原有的村寨肌理,還通過改“兩欄”(牛欄、豬欄)、去污染、建“三園”(花園、果園、菜園)、美庭院等措施,多措并舉、全面整治,將其打造成融鄉村建設、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歷史傳承、文化挖掘于一體的傳統村落保護型和田園風光型的美麗村寨,形成獨具傣族特色的村落旅游品牌,使“城子三寨”這個傳統村落通過人居環境改造,呈現出令人驚艷的鄉村之美。為了讓傳統村落增添“新”意,“城子三寨”還深入挖掘當地的民俗文化,通過發展、織補、延續傳統鄉村文脈,激發鄉村“神韻”。寨子里許多村民抓住了鄉村旅游這一商機,紛紛開起了農家樂、客棧,生意越做越好,日子越過越紅火。
消息來源:官網@普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