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新疆吐魯番鄯善縣三個橋村
今年3月,1336個村落被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至此,我國已有8155個傳統村落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保護了53.9萬棟歷史建筑和傳統民居,傳承發展了4789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內容和價值最豐富、保護最完整、活態傳承的農耕文明遺產保護群。
中國之聲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特別策劃《中國傳統村落》,在鄉村里看見中國,在鄉音里解開鄉愁。
三個橋村全景圖
說起吐魯番,你會想到什么?
是火焰山“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還是小學課本里讓人垂涎的葡萄溝?
今天的《中國傳統村落》我們一起去探尋
吐魯番鄯善縣魯克沁鎮三個橋村
讓我們在這個粗獷而恬靜的西北小鄉村
開啟一段“穿越”之旅
三個橋村
魯克沁鎮黨委副書記卡特.阿不力米提:三個橋村北面就是二塘溝,在以前豐水期時,大量的水源從山里向南一瀉而下,流經三個橋村,河渠將村子南北分開,村民們曾在河渠上修了三座小橋,我們村的名字也由此得來。這座村子就和它的名字一樣樸實、寧靜,而這些也是三個橋村最大的特色。
千百年來
在古絲綢之路的文化交匯融合中
三個橋村一度成為繁華的商貿之地
這里是阿凡提原型——毛拉翟丁的家鄉
這里的人們就像阿凡提一樣,勤勞、勇敢、智慧
三個橋村
魯克沁鎮黨委副書記卡特.阿不力米提:阿凡提是廣泛流傳在我們民間故事中的一位智者形象,他其實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阿凡提原型的名字就叫毛拉翟丁,他的家鄉就是我們三個橋村?,F在他的故居,也成為游客慕名參觀打卡的熱門旅游地。毛拉翟丁給我們留下了他的智慧和他對待生活熱心積極的態度。
走進三個橋村
你會被這里古樸的建筑吸引
道路兩旁生長著上百年的桑樹
不僅記錄著村子里的人間百態
也讓三個橋村完整保留了
桑樹皮造紙的古老技藝
流傳了2000多年的桑樹皮造紙術
魯克沁鎮黨委副書記卡特.阿不力米提:桑皮紙以桑樹皮為原料,經過伐條、浸泡、鍋煮、錘搗、發酵、濾水、晾曬、打磨等13道主要工藝制作而成。三個橋村雖不是桑樹皮造紙的起源地,但完整保留了這項古老技藝。桑皮造紙術與蔡倫造紙工藝相似,原料都是就地取材,蔡倫造紙用的是當地盛產的竹子,三個橋村造紙用的則是房前屋后的桑樹。桑皮紙雖已退出現代社會,但這項古老技藝與旅游結合后,演變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供游客參與、體驗。
郁郁蔥蔥的樹葉交織在一起
遮住了炎熱的陽光
村民們穿著傳統手藝人
用古老的扎經染色法工藝
制作的艾德萊斯綢
艾德萊斯綢制作
魯克沁鎮黨委副書記卡特.阿不力米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艾德萊斯綢,是維吾爾族婦女最喜愛用于做服裝的土產絲綢。艾德萊斯意思是“扎染”,這種絲綢采用我國古老的染色工藝,染料是天然的植物和礦物,色染好后將絲曬干,之后就可以在木制的織綢機上,開始織成一塊塊完整的絲綢了。艾德萊斯綢質地柔軟,輕盈飄逸,尤其適于夏裝。而用艾德萊斯綢制作的裙子,是維族婦女在重大節日和盛典中的首選服飾。
在三個橋村,
你不僅可以欣賞到
古樹古宅的原始鄉村風貌
還可以觀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十二木卡姆表演
十二木卡姆表演
魯克沁鎮三個橋村第一書記達尼什·如則: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族一種大型傳統古典音樂,匯集歌、詩、樂、舞、唱、奏于一身,內容豐富、朗朗上口。十二木卡姆由十二套大型樂曲組成,其中的每一套都包括“穹乃額曼”(意為“大曲”),“達斯坦”系列敘事歌、器樂曲,以及“麥西熱甫”系列歌舞曲三大部分。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中的歌唱內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詩作、先知告誡、民間故事等,每套含樂曲二十至三十首,十二套共近三百首,完整地演唱需要二十多個小時。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老百姓最喜愛的藝術形式,在聚會中都會一邊唱一邊跳。
時間的洗禮造就了三個橋村的古樸,潺潺流淌的溪水和百年古桑樹向人們訴說著它的故事。三個橋村的街道不長,但這里追逐嬉鬧的孩童,古老悠揚的樂曲,讓來到這里的游客仿佛經歷了一場時空旅行,也仿佛看到了古絲綢之路上過往的客商,在這里歇腳買賣的場景。
監制丨高巖 田彤
策劃丨郭靜 李謙
記者丨王澤華 張敏 王臻 伊力都斯
編輯丨陳銘
新媒體編輯丨李瑞